2024-02-19

朋友圈最需警惕的四种流行型“反向养生”,看看你中了几个?

在中老年群体中,流行着一种新型的养生方式——撞树,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不少教老年人如何通过撞树来养生的短视频,声称撞树能疏通经脉、强身健体。撞树真的有这样的效果吗?其实不然,湖北武汉一位八旬老人晨练“撞树健身养生”,结果撞断胸椎。不少老人有腰背痛、肩周炎等情况,这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去选择治疗方法,而不是盲目撞树,长时间的碰撞有可能会造成机体损伤。

类似撞树这种大家觉得有道理的养生方式,往往对身体并无益处,被称为“反向养生”,其实在生活中,还有几种需要警惕的流行型反向养生,来看看你中了几个?

 

一、投降式睡姿更解压?

把手举过头顶睡觉的姿势,被很多人称为“投降式睡姿”,这也是婴儿睡觉时经常会出现的“经典动作”。这和在子宫中蜷缩形成的惯性有关,主要是本能反应,属于正常现象。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采用这种睡姿,觉得更能伸展放松自己。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非常规的睡姿属于不良睡姿,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 

1、“投降式睡姿”暗示身体健康问题

一位网友在网络上中表示:自己睡觉就是“投降式睡姿”,容易肋骨外凸,还导致肩周炎。于是立马改掉了睡姿,就不痛了。

长时间采用“投降式睡姿”时,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:

· 睡觉时高抬双臂,由于肌肉的牵拉会使横膈膜移位,导致腹压增高,对于睡前进食者、老年人及妊娠晚期者更明显,严重者会引发反流性食管炎;

· 上肢肌肉经过长时间的牵拉刺激,肩关节周围滑囊易发炎,加上裸露在外受凉之后,易诱发肩周炎。

· 长时间采用不良姿势会造成上肢血液循环不畅,引起上肢麻木,长此以往会造成末梢神经缺血缺氧,引发末梢神经炎等疾病;

 

2、睡姿因人而异:专家推荐侧卧和仰卧

其实无论哪种睡姿,保持时间久了都会不舒服。但很少有人可以保持一个姿势睡一整晚,所以对于很多健康的人来说,侧卧、仰卧都可以,这也是专家比较推荐的两种姿势。

 

3、“高枕无忧”并非无忧!

很多人以为枕头枕得越高,睡得就越舒坦,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
身体的头颈部有一定的弧度,枕头太高或太低,容易伤到颈椎,短时间可能只是导致肌肉酸痛,长期这样可能会出现严重不适。并且高枕睡觉还会加重打呼的习惯。

枕头合适高度可以自测出来:

方法:当身体平躺在枕头上时,若是下巴往下压,则代表枕头太高;反之,下巴若往上抬,则是枕头太低,下巴保持水平,说明枕头的高度差不多合适。

 

二、每天一万步,健康自然来?

世界卫生组织认定,走路是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”!美国《关节炎和风湿病》杂志报道,与跑步相比,走路对关节损伤小,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,并且可以强化肌肉功效,有助于维持下肢的良好能力,还可预防骨质疏松。

除此之外,走路还可看作一些疾病的特效药:

· 预防乳腺癌:法国一项涉及40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,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12%。

· 防治糖尿病:美国《护理健康研究》刊载,一天健走1小时,对2型糖尿病有50%的预防效果。

· 可防患胰腺癌:研究者指出,胰腺癌多和热量过剩有关,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热量。

· 降低患大肠癌风险: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,每天走路1小时,可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风险。

· 抵抗前列腺癌:美国加州大学针对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,进行长时间随访后发现:每周只需快走3小时,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降低57%。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内分泌,调节激素水平。

· 避免脂肪肝:研究发现,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环较好。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脏的众多微血管末端,肝的代谢功能就好。

 

1、“一天一万步”成为潮流

“一天一万步”的运动始于日本,当时这个口号刚好搭上了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,运动健身在当时的日本正好是潮流。

最初和我国一样,尤其是中老年人,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是一个劲地甩开手臂往前赶。近年日本一些学者研究发现,步行运动不仅是数量,质量也很重要,二者平衡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,否则对健康并无益处。

 

2、你的身体能承受每天这么多步吗?

骨科专家指出: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,但运动要掌握适当的方法,一味大量走路或会损伤腿部!

李阿姨今年50多岁,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,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,基本上每天两万步打底。没想到,这种追求健康的方式给她带来大麻烦。

正是因为走路太多,对膝盖产生了损伤,时间长了,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积液越来越多,这才形成了积液。

每个人承受的运动量不一样。如果平时有运动习惯,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。但平时缺乏运动的人,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,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太大负担。

 

3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

专家认为每天走6000步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,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,并非运动的时间越长就越健康,日常活动步数(量)和中等活动时间(质)与预防保健的关系如下:

· 预防动脉硬化、骨质疏松症、肌肉减少症,每天7000~8000步15~20分钟;

· 预防抑郁症,每天4000步5分钟以上;

· 预防卧床不起,每天5000步7.5分钟以上;

· 预防体力不济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脂质异常,每天8000步20分钟以上;

· 预防代谢综合征,每天10000步30分钟以上。

 

三、喝骨头汤补钙?

1、骨头汤补钙不科学

一位57岁的袁女士因为得了骨质疏松,本着“吃啥补啥”的想法,想通过多喝骨头汤来治疗骨质疏松。谁知袁女士中餐三大碗骨头汤喝下去,下午就开始腹泻,直到当天晚上九点多才渐渐止住。

曾有营养学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实验发现,1公斤骨头熬成的汤中钙含量只有约10-20毫克,而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的钙含量有90-120毫克,这说明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远不如喝牛奶。

而且骨头汤中的乳白色物质也不是钙,而是溶出的脂肪。这是由于骨头中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,在水中基本不溶解。同时,汤中过多脂肪也不利于钙的吸收,所以通过骨头汤补钙并不科学。

 

2、合适的钙含量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

人体各阶段每天所需钙摄入量是:

0-6个月:200mg

7-12个月:250mg

1-3岁:600mg 

4-6岁:800mg

7-10岁:1000mg 

11-13岁:1200mg

14-17岁:1000mg

18-49岁:800mg 

50岁及以上:1000mg

孕早期:800mg 

孕中期到孕晚期:1000mg

哺乳期:1000mg

 

3、险被忽略的补钙“能手”

①海藻:海藻是一种天然的富含钙质的食品,每100克海藻中含有约100毫克的钙质。同时,海藻还富含碘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,对甲状腺功能和神经系统健康都有益。

②豆腐:豆腐是一种富含钙质的食物,每100克豆腐中含有约150毫克的钙质。同时,豆腐还富含植物性蛋白质、磷、镁、铁等营养素。

③黑豆: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吃25克大豆及其制品。相比于我们常见的黄豆,黑豆的含钙量要高于黄豆,而且黑豆中还含有花青素、大豆异黄酮等活性物质,吃黑豆对补钙非常有利。

 

四、吃花生养胃?

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写道:“花生仁味甘气香,能健脾胃,饮食难消运者宜之”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听人说:胃不好?那就吃点生的花生米,这可是民间偏方。这也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花生可以养胃或是治好胃病,其实并不是这样。山东一快递员坚持吃“花生米”养胃,半年后,胃病却加重了。

有研究对83个有慢性胃病的病例进行了观察,让研究对象们食用生花生6个月,每日三餐之前空腹咀嚼食用,并进行随访。结果发现:食用生花生对慢性胃病患者效果并不显著,而对反酸和嗳气患者有明显的好转,这两种疾病都与胃酸过多有关,而生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中和胃酸并抑制胃酸分泌。

对于胃不太好的人而言,平时可以通过吃生花生米的方式来进行养胃,但却不要吃太多,因为花生米当中的油脂含量较多,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肠胃负担,使胃部问题严重。

 

1、花生缓解胃酸三原则

· 花生选生的,熟的几乎没有作用

· 吃多少:一般情况下大约嚼10-15粒

· 嚼着吃时一定要慢,最好是花生鲜的时候嚼出白浆

2、花生的妙处

· 补气补血

花生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皮,也被称为“花生衣”,这可是个好东西,在中医里也是一味中药,有补气止血、健脾和胃之效。

· 调节血脂、护血管

花生里含有20%的饱和脂肪酸和80%的不饱和脂肪酸,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协助清理血管内壁累积的脂肪,预防血管壁脂肪堆积,所以吃花生帮助调节血脂。另外,花生里的胆碱和磷脂可以帮助分解血液中的血脂和胆固醇,有助于保持血管通畅。

提示:花生还含有一些饱和脂肪酸,所以一次不要吃太多,否则容易导致血脂升高,加重血脂代谢异常。

 

3、花生虽好,但这4类人不适合吃

· 脾弱便溏、腹泻者:花生中含有约45%的油脂,肠炎、痢疾、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花生后,会加重腹泻,不利于疾病恢复。

· 胆囊切除者:花生中含有的脂肪需要胆汁去帮助消化,胆囊切除后,胆汁不能贮存,就会增加肝脏分泌胆汁的负担。

· 高脂血症者:花生中脂肪含量较高,高脂血症者食用后,会升高血脂。

· 有淤肿者:花生中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,跌打损伤、血脉瘀滞者食用过多花生,会出现瘀血不散,从而加重瘀肿。

 

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,养生方式也多种多样,但我们要谨记“反向养生”不可取,要选有科学根据的养生方式。在众多养生方式之中,也有不少人通过健康食养品来缓解健康问题,这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食养文化,像近期备受中老年人关注的筑青生命活素,就针对睡眠问题、肠胃吸收问题等,以医研科技,实现了多种药食同源原料的精华转化,综合调理人体气血,改善微循环,使身体得到全面滋养。